2025年9月22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百家讲坛》前主讲人纪连海老师带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腔,为我们带来了“品三国荆楚论英雄”的精彩演讲。那生动诙谐的表达,就像一场“历史脱口秀”,让厚重的三国历史变得鲜活可亲。
纪连海老师深度梳理三十年历史研究沉淀,对三国风云变幻的历史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他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我们精细拆解三国人物故事——从襄阳隆中谈到诸葛亮“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十五年沉淀,让我懂得了“厚积薄发”的真谛;从关羽的忠诚与研读《春秋》,让我看到了品格的力量;从孙权的细节把控,揭示了东吴长久存续的关键。那一刻,我仿佛又听到了《百家讲坛》的熟悉声音,心中涌起久违的亲切感与喜悦。
《纪连海品三国》就是这样一本书,它带你重温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感受历史的魅力。读它,不仅是读故事,更是在读人性、读智慧、读选择。
最让我难忘的,是演讲结束后获得纪老师亲笔签名的那一刻。当他俯身为我在书扉页写下名字时,我能感受到笔尖划过纸张的力量——那是一位研究历史多年的学者,将他的温度与心意,通过几个简单的字传递给我。看到纪连海老师的字,如同他叙事历史一般,胸有成竹,笔墨相连,节奏轻快,令人难忘。那签名像是在书页上盖下了一枚“鼓励的印章”,让我对阅读和学习的热情瞬间被点燃。
这份签名背后,是纪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对历史的热爱与钻研。它提醒我,每一本好书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而每一次阅读,都是与智者对话的机会。今后每当翻开这本有他签名的书,我都会想起他在演讲中说的那句——“读书,是为了让自己看得更远。”
反思过去,我总以“没时间”为借口敷衍阅读,满足于短视频里的碎片化知识,从未静下心精读经典。纪老师说“青少年最好每周读本书”,而我连每月一本都难以坚持。更遗憾的是,我读史常止于故事表面,未能像他所说的那样“接近历史真相,汲取少走弯路的见解”。
这场演讲与这份亲签,是双重的激励。它让我立下目标——从《纪连海品三国》开始,精读经典、广涉群书,并用历史的眼光反思自我。阅读,会让我在人生路上更清醒、更坚定;而这份签名,将是我追梦路上最珍贵的书签。
(商学院会计2503苏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