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参加,黄大军老师的美术作品分析,让我看见了中国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少年到中年到老年的生活,仿佛身临其境,通过对上世纪八十年代与90年代童趣玩乐的对比,揭示了快乐与财富无关。把每一个人物画活了,不同的画,不同的表情很细节。
中国画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定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本是一个意思,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表面上,中国画。
是以题材分为这几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中国画之所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其实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
国画能让我们高度注意人格的修养,这是国画带给我们最大的效用,因为历来国画多雅士。国画的优劣,与其能受人尊重与否,并不在国画之本身,而是在于国画家之品格,正所谓画以人重。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国画,与中国的儒释道文化的哲学理论,是紧密相连的,同时也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关联,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注重内心的追求,因而体现了中国人宁静致远,天人合一的心境与观念。
所有绘画都是一种哲学不自觉的反映。中国画不知不觉中表示出天人合一与生命运行的和谐,而人只不啻沧海之一粟,浮光掠影而已。由此观之,所谓中国的印象派绘画,不论是一竿修竹、一堆盘根,或深山烟雨,或江上雪景,都是爱好自然的表现。画家与画中景物之完全融而为一的道理,解释得最为清楚的莫如苏东坡在朋友家墙壁上自题竹石的那首诗: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
(师范学院学前教育2303班 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