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魏后,中华大地只剩下吴国和晋隔江对立,吴国国主孙皓,是东吴大帝孙权之孙,却没有传承到孙权治国理政的能力,整天只知道饮酒作乐、骄奢淫逸,花费大量民脂民膏建造宫室,广选民间女子充入其中;对内又施行高压政策,设立许多酷刑,宗室重臣很多被处死,朝中大臣人人自危。在这样的背景下,晋武帝司马炎立志灭吴、一统全国,司马炎虽然生的儿子不怎么样,却有几分识人的本领,他物色了一个相当合适的人选,委托此人全权负责灭吴大业,这个人就是羊祜。
羊祜是西晋初年的一员大将。当时,蜀国已经灭亡,但东吴的力量还比较强大。晋武帝为了灭掉吴国,派羊祜以尚书左仆射的身份镇守襄阳,统领荆州的一切事务。当时战乱过后,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困难。羊祜到了襄阳后,大力发展生产,使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大力兴办学校,使平民子弟能够上学读书。这些措施很得民心,羊祜也受到襄阳百姓的爱戴。羊祜的所作所为给东吴的士兵和老百姓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两国的边境逐步安定下来,出现了你不犯我,我不犯你,和睦相处的局面。边境安定以后,羊祜把巡逻和放哨的士兵减去一部分,让他们开垦了八百多顷土地。他到襄阳上任的时候,军营里的粮食还不够吃一百天,士兵们开垦的土地生产粮食以后,储粮逐渐增多,三年以后,军中的储粮已够吃十年了。
当时,蜀国已经灭亡,但东吴的力量还比较强大。晋武帝为了灭掉吴国,派羊祜以尚书左仆射的身份镇守襄阳,统领荆州的一切事务。当时战乱过后,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困难。羊祜到了襄阳后,大力发展生产,使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大力兴办学校,使平民子弟能够上学读书。这些措施很得民心,羊祜也受到襄阳百姓的爱戴。
襄阳城南有个风景胜地岘山,东临汉水,十分秀丽。羊祜很喜欢游山玩水,常常率领幕僚登上岘山,咏颂山水之美。羊祜在襄阳一共镇守了十年,他的生活十分俭朴,家中没有余财,连他收入的俸禄,常常散赏给军士。他死后,襄阳军民非常悲痛。为了纪念羊祜,在岘山上造了一座羊祜庙,立了块石碑。一年四季,前来祭祀的人络绎不绝,人们望着石碑,追忆羊祜,无不痛哭流涕。
接任镇守襄阳的度支尚书杜预是羊祜向晋武帝推荐的,他看到襄阳军民如此怀念和爱戴羊祜,便给这块石碑起名为“堕泪碑”。后来,“堕泪碑”这一典故,用来称颂官员卓著的政绩,表示怀念之情;或者泛写伤心落泪。
(旅游与艺术学院服装2202习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