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这个概念已经很深入人心了,图书馆从业者多多少少都会知道。也有一些同行认为,还不算智慧,叫智能图书馆差不多,这是对的。在很多地方,智能也没达到,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智慧图书馆叫Smart Library,智能图书馆叫Intelligent Library。智慧和智能是有区别的,我们一般都认为智慧比智能要高大上一些。慧,多好听,慧根,智力;能,能力。
但是一说到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我们又觉得它非常高冷、深奥,这时候就不管人工智能里面的智能了。按理说,叫人工智慧才符合我们的期望,但人工智慧听起来有一些别扭。在台湾,他们把人工智能就叫做人工智慧。
智慧图书馆是智能图书馆的高级阶段,这么理解也是不错的。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我们现在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是共产主义,尽管看起来是个很美好的梦,但是我们的发展全世界有目共睹,邓小平说的“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落地了,抓到猫了。我们现在所做的图书馆建设,不管是智能图书馆还是智慧图书馆,图书馆人已经在抓猫了,这就是好事,积少成多,集腋成裘。随着事物的变化,人的看法会变,做法会更新,这就像“春天花会开,夏天雨会来,秋天麦会熟,冬天雪会飘”,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智能的定义有很多,但一般会涵盖这些内容:从不同的渠道学习新观念;通过理解和运用信息来影响所处的环境;能够处理前所未见的问题和应对困局;预见事件和行动的后果。
智慧是生命所具有的基于生理和心理器官的一种高级创造思维能力,包含对自然与人文的感知、记忆、理解、分析、判断、升华等所有能力。智慧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
智能是心智的唤醒与执行;智慧是心智的感悟与创造。
说起人工智能来,每个人好像都能说上那么几句,在商家引导下,普遍的理解就是:人工智能是机器人、是陪你说话的语音助手、是天猫精灵小爱同学京东叮咚、电商的智能客服...但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专家一般把AI称作这些词: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生物特征识别。
人工智能讲得够多了,一般都区分为狭义人工智能、普遍人工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但实际上,机器极大概率永远不会有情感、道德,我们看到的智能,基本都是指令包装下的伪智慧。这个资料太多了,翻个几本人工智能的书就能明白,我也写过类似的推文。
《人工智能简史》的书,我看了好几本,虽然名字一样,但是他们写作角度不同,重复的地方不少,也有独到的地方。为什么这么多人工智能的书,很多内容都重复,还要一本本出?这和出版、销售、读者、赢利有关,你说说,把各种人工智能包罗万象的技术都写出来,整本书都是架构、算法、代码...几个人能看得下去,嗯,是有那么一些人能看得下去,可是大部分人不感兴趣,怎么赚钱?
有个说法是这样的:智能图书馆更多地停留在技术层面,与数字图书馆较为接近。但智慧图书馆从其产生与发展的短暂历史分析,这一图书馆的创新理念与实践,已经远远超越了技术层面,其触角已经延伸至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方方面面,已经对图书馆建筑物理空间、网络服务空间、社会协同空间实施了全覆盖;智慧图书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更加着力于服务管理、智慧工匠、智能惠民、环境友好。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技术;以互联、高效、便利为主要特征;以绿色发展和数字惠民为本质追求;是现代图书馆创新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智慧图书馆把图书馆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脉络,人员、技术、文献的服务资源,馆员、读者、志愿者的服务主体与客体,物理、网络、社会的全域发展空间,绿色、惠民、协同的发展理念,将以上所有要素有机地联系并融合起来,已经和将要形成书书感知、人人互联、人机智能的新形态。
智慧图书馆从战略思维的高度登高望远,寄托了图书馆人未来发展的愿景梦想;智慧图书馆从历史发展辩证思维的高度,为图书馆界梳理了从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智能图书馆到融合图书馆的发展轨迹和发展逻辑,清晰地描绘出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道路;智慧图书馆从系统思维的高度,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社会资源等整合为一个互连、互通、开放共享的大系统和大平台,在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顺应了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发展新环境;智慧图书馆从开放思维的高度,将图书馆物理空间深度融合于没有边界的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这些新思想中都饱含着创新的基因,体现出变革的特征,折射出重构与重塑的智慧。
来源:数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