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服务

【“千山书院·我读我悦”活动征文】​于书香襄职间,探历史与精神的双重深邃

发布日期:2025-11-04点击: 作者:

2025年10月27日晚,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二号报告厅内灯火温暖,一场名为“千山书院·我读我悦”系列活动第65场的文化盛宴在此启幕。作为一名参与者,我在这场由学校图书馆与旅游与艺术学院联袂打造的活动中,于历史的深邃与精神的炽热间穿梭,在近三个小时的沉浸式体验里,收获了对襄阳本土文化的全新认知,也完成了一次红色经典的精神朝圣。

滕静教授的《讲好襄阳故事——刘秀与白水寺》主题讲座,是一场对襄阳历史肌理的精细解剖。滕教授以时间为轴,以事件为点,将刘秀在襄阳的活动轨迹与白水寺的文化意义编织成一张密致的网。

她首先梳理了刘秀从南阳起兵到立足襄阳、逐鹿天下的政治军事布局。“舂陵起兵”的决绝、“昆阳之战”的奇迹,这些被史书浓墨重彩记载的瞬间,在滕教授的解读中,与襄阳的地理区位、人文环境产生了深刻联结——襄阳的水陆交通优势、彼时的社会民情,都成为刘秀势力崛起的隐性推力。而白水寺,这座位于襄阳枣阳的千年古刹,不仅是刘秀“龙兴”的象征,更是东汉初期宗教文化、政治象征的物质载体。滕教授带着我们赏析白水寺的建筑细节:大雄宝殿的斗拱形制、历代碑刻的文字风格、寺内古柏的年轮密码,每一处都在诉说着它与刘秀、与东汉王朝、与襄阳地域文化的深层关联。

更具启发性的是,滕教授将刘秀与白水寺置于整个襄阳历史文化谱系中进行考察。她对比了襄阳其他历史人物与地标,如诸葛亮与古隆中、孟浩然与鹿门山,分析出刘秀与白水寺所代表的“开国气象”在襄阳文化性格中的独特地位——那是一种兼具隐忍与开拓、务实与理想的精神特质。这场讲座让我意识到,历史人物与文化地标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是地域文化的“基因片段”,共同编码了襄阳人血脉中的精神密码。作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青年,读懂这些密码,便是读懂自己文化身份的开始。

图书馆对“优秀传统文化视频库”的推介,如同一把打开传统文化现代化传播之门的钥匙。在这个视频库中,既有《天工开物》古法技艺的高清复原视频,也有《四库全书》经典篇章的名家解读,更有非遗传承人如襄阳剪纸、木版年画的创作实录。

这让我深思数字化浪潮下传统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之道。过去,我们接触传统文化多依赖于纸质典籍、实地探访,门槛较高且形式单一;而如今,数字化资源将这些文化瑰宝拆解、重组,变成可互动、可传播、可个性化定制的“文化模块”。我们可以在课间花十分钟观看一段襄阳漆器制作的视频,也可以在周末深度浏览一套关于荆楚民俗的系列纪录片。这种“轻量化”“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恰恰契合了当代青年的信息接收习惯,让传统文化从“象牙塔”走进了“生活圈”。

我认为,这不仅是图书馆资源的一次创新推介,更是一次文化传播理念的革新实践。它证明,传统文化并非“老古董”,只要找到合适的传播载体与方式,就能在数字化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而我们作为受益者,更应主动拥抱这些资源,让传统文化成为滋养我们精神世界的日常养分。

两位同学的红色经典分享,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我在字里行间触摸到信仰的力量与思想的光芒。

郭天奇同学对《红星照耀中国》的分享,聚焦于“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与坚守”。他提炼了书中对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刻画——哪怕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他们眼中依然闪烁着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郭天奇结合当下大学生的成长困惑,提出“在迷茫中寻找信仰坐标”的思考,他认为,红军战士的“长征精神”在今天可以转化为“学业长征”“人生长征”中的韧性与担当。这一解读让我深受触动,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瓶颈、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时,《红星照耀中国》里那些鲜活的人物故事,便是最好的精神路标,提醒我们何为“坚持”,何为“理想”。

戴梦婷同学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则展现了经典著作的“当代生命力”。她没有拘泥于理论的阐释,而是从“青年使命”的角度切入,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人的解放”的论述对当代青年的启示——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如何兼顾社会价值的实现。戴梦婷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谈到了“用专业力量推动行业进步,进而服务社会”的职业理想,这种将经典思想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相联结的解读方式,让《共产党宣言》这部诞生于19世纪的著作,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它让我明白,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正在于其思想内核能够穿越时空,为不同时代的人们提供智慧启迪。

走出报告厅,襄阳的秋夜已有凉意,但我的心中却升腾起炽热的文化自觉与精神力量。这场“千山书院·我读我悦”活动,实现了对“本土文化认同”与“红色精神传承”的双重唤醒。

于本土文化而言,我们要做“深度学习者”,像滕静教授那样,深入挖掘襄阳历史人物、文化地标背后的故事,理解它们在地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中的独特价值;同时做“创新传播者”,善用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将襄阳的文化魅力以更年轻、更时尚的方式传递出去,让更多人看到襄阳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有与时俱进的文化活力。

于红色经典而言,我们要做“虔诚阅读者”,沉下心来啃读《红星照耀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些经典著作,在文字中感悟先辈的理想与牺牲;更要做“坚定践行者”,将书中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生活的勇气、服务社会的担当,让红色基因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延续并焕发新的光彩。

“千山书院·我读我悦”系列活动如同一座桥梁,一端连接着襄阳的历史纵深,一端通向青年的精神远方。我期待自己能在这座桥梁上不断前行,既做襄阳文化的传承者,守护好脚下的文化根脉;又做时代精神的追光者,在红色经典的指引下,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为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襄职青年的力量。

(旅游与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2401柳晓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