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服务

【“千山书院·我读我悦”活动征文】品襄阳古诗,悟古城风华

发布日期:2025-06-10点击: 作者: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襄阳,这座屹立于汉水之畔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处角落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而襄阳诗人的古诗,恰似一把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这座古城深厚文化底蕴的大门。当我们沉浸于这些古诗之中,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眼中襄阳的独特魅力。

王维的《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诗人以如椽大笔,勾勒出襄阳雄浑壮阔的山水画卷。汉江滔滔,连接着三湘大地,九条支流在荆门交汇,江水奔腾向远方,仿佛流到了天地之外,山色在水汽的笼罩下若有若无。江边的城邑仿佛在水波上浮动,波澜壮阔,撼动着远方的天空。襄阳如此美好的风光,怎能不让诗人沉醉?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襄阳山水的磅礴气势,更有诗人对这片土地由衷的赞美与热爱。襄阳的山水,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滋养了这片土地,也孕育了无数动人的诗篇。

孟浩然,这位土生土长的襄阳诗人,他的诗作更是与襄阳紧密相连。《春晓》中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清新自然的小诗,虽未直接提及襄阳,却处处透着襄阳的生活气息。在襄阳宁静的春日清晨,诗人在睡梦中被鸟儿的啼鸣声唤醒,想起昨夜的风雨,不禁担心起庭院中的花朵。这份对生活细腻的感知,对自然的热爱,正是襄阳这片土地赋予孟浩然的灵感。还有他的《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诗人登上岘山,感慨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岘山之上,羊祜的功绩和他的石碑依然留存,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孟浩然站在古人的足迹上,思考着人生的意义,这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悟,让我们看到襄阳这座古城深厚的历史底蕴对诗人心灵的触动。

李白也多次来到襄阳,留下了诸多诗篇。《襄阳曲四首》中的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描绘出襄阳热闹欢乐的生活场景。人们在江边载歌载舞,唱着《白铜鞮》的歌谣,汉江的绿水环绕着江城,花好月圆的美景令人陶醉。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襄阳城的繁华与活力,以及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笔下的襄阳,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让襄阳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这些襄阳诗人的古诗,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襄阳的历史变迁、自然风光和人文精神。它们让我们看到襄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繁荣与沧桑,感受到古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襄阳的山水为诗人提供了创作的源泉,而诗人的妙笔又让襄阳的山水和人文更加闻名遐迩。

 

在现代社会,当我们品读这些古诗时,不仅能领略到古人的文学风采,更能从中汲取力量。它们让我们更加珍惜襄阳这座古城的文化遗产,激励我们传承和弘扬襄阳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这些古诗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要停下脚步,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去思考人生的价值。

襄阳诗人的古诗,是襄阳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们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将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吸引着我们不断去品味、去探索襄阳这座古城的无尽魅力。

(师范学院英语教育2402班秦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