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服务

【“千山书院·我读我悦”活动征文】解锁思维新工具,开启智慧学习之旅

发布日期:2025-03-27点击: 作者: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跨界成为常态,专业与行业的边界逐渐模糊,复合型创新人才备受青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思维力已然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款强大的思维训练工具——思维地图(Thinking Maps),带你探索思维的奥秘。

思维地图由美国大卫·海勒博士于1988年创立,是一种语言学习可视化工具。它共有8种图示,也被称为八大思维图示法。每种图示都代表着独特的逻辑关系,适用于不同的场景,能够帮助我们将抽象的思维具象化,从而更好地学习、思考和交流。

圆圈图对应联想思维,就像一个创意发射器。讲解过程中孙莉老师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例,围绕这个中心词,我们可以联想到封城、医生、口罩、网课等诸多相关事物,这种发散性思考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拓展思维边界,挖掘与主题相关的各种信息。

气泡图用于描述思维,让我们可以细致地刻画事物的特性。比如在描述“医务人员”时,用“可敬的”“无私的”“勇敢的”等形容词,将医务人员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加深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比较思维则通过双气泡图实现。对比《变色龙》和《我的叔叔于勒》,或者刘邦和项羽,双气泡图能清晰呈现出两个事物的异同点,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分析和理解。括号图展现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共享单车为例,它由轮子、车座、把手等部分组成,这种拆分思维能让我们从整体到局部,清晰认识事物的构成。树形图助力分类思维。无论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还是对动物种类进行划分,树形图都能将事物按照一定标准条理清晰地分类,使信息更加有序。流程图对应顺序思维,把事物的发展顺序、过程和步骤直观呈现。像“七步洗手法”的流程,让我们清楚了解洗手的正确步骤,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效应用。复流程图用于理清因果思维。以辛亥革命、洋务运动为例,复流程图能清晰展现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各类现象背后的逻辑。桥型图体现类比思维,寻找事物间的共通之处。比如“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的关系,类比其他激素与相应分泌器官,以及诗人与其称号的对应关系等,帮助我们举一反三,拓展知识。

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思维地图,就像拥有了一套智能导航系统。它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学习知识,无论是梳理学科知识点,还是分析问题、制定计划,都能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清晰、有条理。同时,思维地图还能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希望大家都能掌握并运用思维地图这个强大的工具,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开启智慧之旅。如果想深入学习思维地图相关知识,可以微信扫码,加入课程《思维的奥秘——思维导图学与用》,或者打开APP“智慧职教icve”,MOOC搜索“思维导图”-高职,开启学习。让我们一起用思维地图绘制出更加精彩的未来!

学习思维地图后,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前思考问题常常杂乱无章,现在借助这八种图示,能迅速理清思路。在学习历史时,复流程图让复杂的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一目了然;写作文构思时,圆圈图和气泡图帮我快速收集灵感、丰富内容。它不仅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还让我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了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我相信,随着不断运用,思维地图会给我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多惊喜和改变。

(商学院大数据与会计2401 刘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