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历史悠久的襄阳古城,位于神州大地之中心,以南北划分,南倚峻之岘山,北淌险之汉江,由内外之分,内则人文之盛美,外览山水之秀丽。岘山,是一座深深的扎根在襄阳土壤中,有着深韵的内涵,影响着时代襄阳人的“文化高峰"
岘山人为石刻的古文字印证时代的印记,“落霞与孤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亦可形容岘山之美,山与水相连,是亘古不变的自然给予的风光。小而险峻是岘山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山高险峻的山岭逐渐成为襄阳岘山的专称,与其关联的羊祜登临关名扬天下,让人喟叹。而其周围与之相似的12多座小山与岘山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在众山之中,襄阳的这座小小岘山却最负盛名,南北时期的《玉篇》可见华夏大地只此一座岘山。
岘山又被称为岘首山,住在向阳古镇南约三公里丶中轴线的延长线上。岘山以其优美风景而打响盛名,延绵起伏峰岭叠翠,蜿蜒盘曲临水顾盼,云涌霞辉汉水萦绕……岘山所处的纬度地带使得其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生长着大量温带落叶阔叶林如槐树、楝树、山梨、山柬、棠梨、橡子、木梓树等,灌木丛荆条、女贞、山楂、蔷薇等多种植物,可谓野草蔓生,滕萝广布,他们是襄阳城的呼吸肺,天然的保护屏障。
岘山共有植物65科138属224种,高达93%的森林覆盖率使得夏季树木苍翠,荫蔽山体,秋季山色斑斓,五彩缤纷。丰富的动植物中包含着许多珍贵的药材,如何首乌、车前草,芍药,青蒿,蒲公英,大蓟、大黄,防葵等60多种中草药。岘山周围还环绕着檀溪源头活水窝子、董家冲的凉水泉、陈家冲的龙泉、岘山寺的古冰泉,司马池的白马泉。岘山之上石,有水击磐石,是山青水与石相撞,轻音悦耳。物盛奇美,岘山乃天赐地赠的福宝。
山常因人而扬名,羊祜与杜预将军匕角过岘山完成了西晋的统一大业,在岘山于羊杜二公祠被供奉至今。包括东晋山简将军、《汉晋春秋》的诗人习凿齿、高僧释道安等人,都使得襄阳岘山一次次的印于百姓心中。不仅如此,岘山作为天灵宝地引得士大夫在山中营建住宅。习郁在山中引几大泉水仿范蠡养鱼筑池,后世称为“习家池”,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亦被誉为效野园林第一家。 唐代宰相张柬,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都来此居住或拜访过。
岘山之中留下了众多摩崖石刻,李曾伯纪功铭的真武山最负气势,石碑上记载着南宋对蒙古的一次重大军事胜利,赞颂着岘山的险峻雄奇,其是重要历史的见证,因而早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清幽美胜的岘山寺后,是从宋代至清代留存的一个摩崖群,岩石洞比布满石刻多达数十块,包括蛮王洞,刘秀洞都刻有着摩崖造像,体现佛教石像艺术在襄阳的传播。还有楚摩崖,赵淳野祭摩岩,凤凰池摩崖等,都为岘山深韵的文化赋予了特殊的魅力。万山山麓汉江神女解万佩,古凤林关,孙权父亲孙坚攻打襄阳轻敌命破,蔡姓襄阳女子绣出凤凰后乘仙而去,这些故事都为岘山带来了传奇色彩。
古时文人墨客亦在此写下大量诗词,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李白《岘山怀古》,唐代杜甫白居易,陈子昂,宋之问,李百药,胡曾,元禛,张九龄,李颀,刘长卿等不可胜计,甚至欧阳修走遍岘山箸《岘山亭记》,范仲淹讴歌羊祜的长诗,直至元明清有赏者亦来往不绝
岘山风景秀美,自然奇异风光,文化底蕴,奇幻典故,岘山是这些丰富文化信息的物质载体。在襄阳古城的旅游之路上留下一抹亮色,古老名山为现代旅游景区赋予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以及清幽宜人的自然风光。
(商学院大数据与会计2401龚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