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服务

【“千山书院·我读我悦”活动征文】弦动古今,雅韵流芳

发布日期:2024-12-30点击: 作者:

在华夏文明的悠悠长河中,琴、萧、瑟宛如三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跨越时空,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今天,我们学院举办了“千山书院,我读我悦”“国乐赏析”活动,我作为观众,感触颇深。

琴,作为“四艺”之首,古雅清幽,其声潺潺如泉,铮铮似玉,凝天地之灵气,韵绕梁间。伯牙操琴,子期聆听,高山流水觅知音,琴音里流淌的是雅士的高洁情操与知音难觅的千古浩叹;嵇康临刑,一曲《广陵散》,琴音激昂,尽显文人的风骨与气节,那是对自由与正义的执着坚守,琴在其中,已超脱了乐器之限,化作了人格与精神的象征,在历史的书页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萧,音色呜咽婉转,空灵悠远,恰似林间清风,月夜幽泉。它曾伴文人墨客月下独酌,寄托情思;随侠客义士仗剑天涯,抒发豪情。苏轼“倚仗听江声”,那萧声或许就在江风之中,和着诗人的豁达与洒脱;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萧音或许也在那栏杆之下,应和着英雄的壮志未酬。萧以其独特的音色,勾勒出古人的精神世界,将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心境一一具象化,让后人得以穿越时空,触摸到先人的灵魂脉络。

瑟,音声绵密繁复,庄重典雅,如泣如诉,蕴含着无尽的情思与诗意。从《诗经》中的“琴瑟友之”,见证着古代爱情的纯真与美好,到宫廷雅乐中的庄重之音,彰显着礼仪之邦的肃穆与威严,瑟在不同的场合演绎着多样的文化内涵。它的每一根弦,都似历史的丝线,编织着华夏民族的生活百态、情感起伏与礼仪传承,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醇厚深沉。

时移世易,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与忙碌中,琴、萧、瑟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挑战。但令人欣慰的是,仍有无数的传承者坚守初心,在幽室雅堂中,轻拨琴弦,慢吹箫管,缓抚瑟弦,让那古老的音韵得以延续。他们或是致力于乐器制作工艺的传承,精雕细琢每一块木料,挑选每一根弦丝,力求还原古乐器的原汁原味;或是投身于音乐教育,言传身教,将琴萧瑟的演奏技法与文化内涵传授给下一代,在稚嫩的心灵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亦或是在舞台上、荧幕前,用创新的表演形式,将古老的丝竹之音与现代音乐元素相融合,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传统音乐的魅力,激发起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琴、萧、瑟的传承之路,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心怀敬畏,用心呵护,这千年雅韵必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弦动古今,雅韵流芳,续写华夏文化的辉煌新篇,让后人依然能够聆听那穿越时空的悠扬旋律,感受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蓬勃跳动。

(师范学院小学教育2405褚子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