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服务

【“千山书院·我读我悦”活动征文】汉江平原的婉约诗行

发布日期:2024-12-17点击: 作者:

在华夏大地的中部,有一条奔腾不息的母亲河——汉江,它宛如一条蜿蜒的玉带,串联起无数的历史与文化,滋养着广袤的土地。而汉江下游,这片充满诗意与希望的平原,更是承载着岁月的沉淀和自然的馈赠,宛如一首婉约的诗行,等待着我们去品读、去呵护。

汉江下游,江水滔滔,一路奔腾向东。它从襄阳出发,流经荆门、潜江、天门等城市,河道逐渐开阔,水流也渐趋平缓。两岸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丰富的农作物。在阳光的照耀下,江面波光粼粼,货船穿梭其中,一片繁忙景象。那清澈的江水,倒映着蓝天白云,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沿着汉江下游前行,一座座水利枢纽矗立眼前,它们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完美结合。兴隆水利枢纽,如同一座雄伟的水上长城,调节着水位,为灌溉、发电、航运提供了有力保障。其宏伟的大坝拦截江水,形成宽阔的水域,不仅改善了周边的水利条件,还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汛期,它有效地拦蓄洪水,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在枯水期,则释放储存的水量,保证航道的通畅和农田的灌溉需求,是汉江下游经济发展和生态稳定的重要支撑。

引江济汉工程,宛如一条熠熠生辉的生命纽带,凭借其精心设计的河道与完备的水利设施,巧妙地跨越广袤大地,将奔腾不息的长江与浩荡的汉江紧密相连,让两江水源得以交汇融合,共同滋养着这片广袤的土地,为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清澈的长江水,通过这一伟大工程,奔腾着涌入汉江下游,补充了水量,改善了水质,使得汉江下游的水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和丰富。它不仅保障了沿线的生产生活用水,还促进了渔业、航运等行业的发展,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无限生机与希望。

汉江下游的分流河道,犹如人体的脉络,错综复杂却又井然有序。这些分流河道在洪水期承担着分泄洪水的重要任务,减轻干流的压力,保护周边地区的安全。在平日里,它们则为周边的湿地和湖泊提供水源,滋养着丰富的水生生物。蜿蜒的河道穿过田野和村庄,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光,河面上的小桥、渔船和摇曳的芦苇,构成了一幅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防洪,是汉江下游永恒的课题。坚固的堤防沿着江岸绵延数百里,如同守护家园的卫士,抵御着洪水的侵袭。这些堤防经过多年的加固和修缮,采用了先进的工程技术和材料,具备了强大的防洪能力。此外,还有众多的涵闸、泵站等设施,与堤防相互配合,在洪水来临时能够迅速排水泄洪,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它们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见证着汉江儿女与洪水搏斗的英勇历程,也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繁荣。

汉江下游的人文底蕴深厚,如同一座丰富的宝藏。这里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代代相传。荆州古城,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城墙斑驳,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潜江的曹禺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天门的石家河文化遗址,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文明起源,展示了古代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勤劳善良、热情好客。他们依水而居,以渔业、农业为生,形成了独特的水乡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赛龙舟、采莲歌等传统活动,在节日里热闹上演,欢声笑语回荡在江面上。这里的美食文化也独具特色,鲜美的鱼糕、香浓的莲藕汤等佳肴,让人回味无穷,每一道菜都蕴含着浓浓的家乡味道和对生活的热爱。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进,深入了解汉江水域地理,感受汉江下游的风土人情,探索汉江的水利工程建设背后的智慧与艰辛。同时,也让我们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积极加入到保护汉江的队伍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爱护植被,让汉江的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汉江下游这片美丽的土地将继续书写着婉约而动人的诗行,传承着千年的文化与文明,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奔腾前行!

(农学院现代农业2401郭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