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书院·我读我悦”活动征文】听琴箫合奏,品文化内涵​

2024-01-03 

通过这次讲座,真是让人感叹,这么高大上的图书馆,难怪有这么高的到馆人次。讲座期间,我们同学之间交流了很多心得体会,我也有以下几点感悟:

新馆不仅设备先进,功能、服务还十分全面到位,细节上也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宗旨。

进馆有益,学生以图书馆为中心,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样的图书馆,学生愿意来也喜欢来,因为这里能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知识的摄取本就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借阅区,电脑区,多媒体室等,无论在图书馆的哪个区域,都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高效、多元化、个性化的智慧型图书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校建设理念,服务理念都一一实现了,这都离不开学校的重视、支持以及馆员和同学们的努力付出。

这次参观学习机会十分宝贵,希望以后还能多一些机会出去参观学习,增长见闻,为图书馆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之后又有薛老师为我们讲解,让我们了解琴和箫,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四艺,用以概括汉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相反,人们也常用“对牛弹琴”“焚琴煮鹤”来感叹某些人对琴的无知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箫由一根竹管做成,较曲笛长,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管内去节中空,吹口开在上端边沿,由此处吹气发音。在箫管中部,正面开有五个音孔,背面开有一个音孔。平列在管下端背面的两个圆孔是出音孔,可用来调音。在出音孔下面的两个圆孔为助音孔,它起着美化音色和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用此孔拴系箫穗为装饰。箫不设膜孔,专业演奏的箫音孔增至八孔,并带有铜插口,可调节音高音低,方便与乐队的合奏。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琴箫合奏,只有琴与箫两人的互相默契,互相配合,演奏时才会有精微细致的处理,才能发挥出各自独奏时具有的水平,并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如平时雅集活动时有临时的琴箫合作,那就只能靠个自的演奏经验,难有默契可言,演奏也难有效果,往往只能凭两个人日常演奏经验去摸。

箫的音色低沉,奏出悠长、恬静、抒情。古琴声彰显着意境,为深、为远、为静、为幽。琴箫合奏,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绝配。互相映照,委婉深情,意境深远,令人陶醉其中,把人们带入至臻至美的境界。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我将会学习,深刻的了解古琴与箫,追求自己内心的默契与和谐。无论是在困扰和挣扎中,还是在喜悦和安逸中,古琴都将是我倾诉和沉淀的圣地。通过与古琴的亲密接触,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生活的真谛。

(师范学院五年学前教育2106班 王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