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2016-10-20 

花了三天晚上,我陆陆续续地看完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我不敢看快了,即使这本书对只是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来往信函的收录。这本书里的信件所谈内容设计了很多方面,如衰老,死亡,流行艺术,价值取向等等,有许多是我现在这个年纪所不能了解和体会的,但也有我所能领会的——他们都在竭尽全力地去了解彼此,撇开那些深奥的东西,还有母子间的爱与坦诚。

可能是做了母亲的缘故,读这本书才引发了更多的深思和共鸣。“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那个让她拥抱,让她亲吻,让她牵肠挂肚,头发有点汗味的小男孩安安,已经长大了,她一定要认识十八岁成熟的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亲爱的安德烈》全书主要是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其中也穿插了不少读者的来信及他们对此的回信。

“所谓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一本漫谈的书。有社会,有文化,有政治,有成长,有亲情,有爱情,有人生,有哲学,……。龙应台的感悟,不是深奥而生僻,而是深刻和实在,无论哪个方面,总会给我们一些启示,不经意看到一句话,或莞尔,或感伤,会心一笑的同感,渐行渐远的伤痛。“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趁着孩子还小,父母未老,给彼此热烈纯粹的爱吧。让我给你们写一封信,不长,却直达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知名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