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好书推荐(十大自然好书)(13)

2018-11-08 

1、《大地的窗口》

作者:[英]珍·古道尔 ,译者:杨淑智,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17-9

颁奖词:

一本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著作。在非洲长达三十余年的研究,为读者擦亮了窗上的玻璃,看见黑猩猩——这一现存生物里和人类相似度最高的物种的行为和生活细节,透视了人类行为的自然属性和人性本身。

2《续梦大树杜鹃王》

作者:刘先平,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年:2018-7

颁奖词:

在西方,流传着一句名言:没有中国的杜鹃花,就没有西方园林的丰富多采。大树杜鹃只产于中国云南的高海拔地区,自发现以来就吸引了全世界博物学者的目光。37年时间里,刘先平先生一次次登上高黎贡山,穿越山川湖河、森林峡谷,记录与研究大树杜鹃王,追寻歌颂生命的美丽,同时呼唤人类的生态道德良知。

3、《创造自然》

作者:[德]安德烈娅·武尔夫,译者:边和,出版社:后浪初版公司·浙江人民出版社,副标题: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出版年:2018-5

颁奖词:

饱含激情的文字与详实的考证,带领读者穿越了两个世纪,跟随伟大的博物学家洪堡的脚步丈量世界、定义自然。洪堡是超越时代最耀眼的存在,是科学史上的枢纽,他革新了人们看待自然世界的方式,将自然定义为相互关联的生命之网。

4、《海错图笔记·贰》

作者:张辰亮,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出版年:2017-10

颁奖词:

聂璜是清代的“博物君”,将那个时代奇趣的海洋生物汇成一部广受欢迎的《海错图》。今日的“博物君”用现代的科学方法鉴定、考证、分析,创作出了幽默诙谐的《海错图笔记》。在隔代的对话,古今的碰撞中,不仅可以看到知识的更新,也不难发现中国海洋环境的恶化和变迁,警示世人该如何行动。

5、《中国鸟类图鉴》

作者:赵欣如,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年:2018-6

颁奖词:

长久以来,中国观鸟爱好者的“红宝书”是英国的马敬能博士于2000年编写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时隔多年,由中国本土作者团队编写的《中国鸟类图鉴》终于诞生,通过大量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将1400种鸟的信息、彩图、分布图浓缩进了一本可以轻松塞进行囊的实用工具书,是中国本土原创的博物学著作的一个里程碑。

6、《四季啊,慢慢走》

作者:年高,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初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2017-10

颁奖词:

年复一年,四季流转,在繁忙的都市中,年高对身边的风物悉心观察与记录,用200余幅手绘和清新的文字,展示了城市里的自然,自然里的城市,为我们提示了一种生活的可能,诗意不止在远方的行走,还有身边的发现。

7、《听化石的故事》

作者:王原,葛旭,邢路达等,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年:2018-5

颁奖词:

化石是生命的史诗,是远古时代的生命留给今人的线索。《听化石的故事》用优雅灵动的文字、图画和设计,用古生物学家亲口讲述的音频,为读者打开了时空隧道,穿越了五亿年脊椎动物“从鱼到人”的演化历程。是互联网时代科普传播的经典案例。

8、《给孩子的生命简史》

作者:[美]苗德岁,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年:2018-6

颁奖词:

每个孩子自出生开始,都会对生命充满好奇和疑问。生命从何而来,是什么造就了今日缤纷的生命,生命的未来又去向何方?在美国已经生活了37年的科学家苗德岁,将生物、地理、历史、考古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巧妙地贯通起来,用孩子爱听的方式讲述生命的历史。借此年度童书奖,向苗德岁老师,向所有用各种美好的方式为孩子普及科学知识的科学家们致敬。

9《云中的风铃》

作者:张海华,出版社:宁波出版社,副标题:宁波野鸟传奇,出版年:2017-11

颁奖词:

当亲近自然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每一片土地都会妙趣横生。张海华十多年来在宁波对野鸟进行观察记录,讲述一片土地上的鸟与“鸟人”的故事。对自然的深情和赞美,恰似云中的风铃,在空气中激荡起其他自然爱好者的共鸣,也唤醒了读者对于本地鸟类生存现状的关注。

10、《彩虹汉字丛书·触摸阳光草木(盲文版)》

作者:张一清,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年:2017-11

颁奖词:

在中国,全盲和低视力群体约有1700万人,是新西兰总人口的3倍。在图书市场繁荣的今天,盲人的阅读资源却远远不足。我们习以为常的汉字,在盲人的生活中却是“最熟悉的陌生”。《触摸阳光草木》是一本可以触摸、聆听、阅读的书,付出巨大心血的策划、编辑和制作,散发着出版行业的人性之光。

信息情报部 叶绒丽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