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南大将军——羊祜

2017-06-07 

羊祜(公元221—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省费县西南)人。魏末任相国从事中郎,参与司马昭的机密。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后,与羊祜策划灭吴谋。泰始五年(公元269年)以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在镇10年(269—278年),做一举灭吴的准备,平日则与吴将陆抗互通使节,各保分界。屡次请求出兵平吴,未能实现。临终,举荐杜预代己。羊祜在出镇襄阳期间,着力经略荆州。他首先设奇计诱使东吴放弃了石城(今钟祥县治)这一重要军事驻点,由晋兵占据,解除了吴对襄阳的威胁,有力地控制了东吴的荆州夏郡(治今鄂州)在汉水东、长江北的大片土地。晋武帝立即下诏撤销江北都督,改置南中郎将,并把原属江北都督管辖的驻汉东、江北部队,划归荆州都督羊祜统率,使其兵力扩大到8万多人。羊祜抽调4万人垦田800多顷,改变了羊祜初到襄阳时军无百日粮的状况。不久,荆州8万多士兵已经积有10年余粮。与此同时,他改武装拓边为政治攻心战,对东吴的百姓主要施行“怀柔政策”;对东吴将士以德予以招徕;对东吴驻荆州的统帅,派遣使节与之经常交往,发展私交,使之各自保守疆界,互不派兵侵扰以追逐其小利,“从容以收大功”。他还屡呈灭吴方略,屡荐平吴良将,先后推荐王浚留任益州刺史,举杜预代己。这两人都在灭吴和统一南方的战争中,建立了功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三月,灭吴的捷报传到洛阳,群臣致贺。晋武帝举起酒杯,流着眼泪说:“此羊太傅功也!”

羊祜死后,襄阳百姓在他平生尝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祭祀。望其碑者,莫不流泪,因名为“堕泪碑”。

来源:襄阳汉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