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抢生源”到“送生源”的背后

2015-09-18 

眼下,正是职业学校招生季,生源争夺战异常激烈。为了招生,不少学校把能派出去的老师都派了出去。然而,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党支部书记王建国不仅没有打算派老师出去招生,也没有为招生着急。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他开心地说:“现在没必要再出去跑招生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抢生源——“恶性竞争留下尴尬故事一大堆

说到中职招生,王建国有一肚子的苦水。

“抢生源,留下的尴尬故事太多了。”王建国对记者说,“你去招生,中学的门不让你进,这是常事。到外县去招生,别人像防‘小偷’一样,生怕自己的生源被别的学校抢走。”

由于受生源限制,2013年之前,玛纳斯县中职学校在校生最多才200余人。这让中职学校面临生存难题。

更为重要的是,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内,中职学校还面临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昌吉职业技术学院。

“无论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实习实训条件,还是知名度、影响力,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都远远超过县里的中职学校。和他们竞争,我们没有多少优势,招生肯定竞争不过。”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李大江说。

面对这样的现状,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晓春也不好受,“到了招生的时候,大家有时候会闹翻脸,很尴尬”。

“职业教育需要良性和可持续发展,我们不能只顾自己发展,而忽视了中职学校。”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冯国凡说,“各唱各的‘独角戏’,恶性竞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就会被破坏,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信心就会丧失。而且这些县级中职学校,是我们学院高职专业的主要生源。它们垮了,或者办不好,我们也会因此失去根基,这对谁都没好处。”

建联盟——拉中职校一把,也相当于拉自己一把

“意识到这些问题后,我们在2014年初的时候,就提出走职教联盟的路子。”冯国凡说,“拉中职校一把,也相当于拉自己一把。”

这个想法一提出,即有人表示异议,认为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如果和县里的中职校结成联盟,会拖学院发展后腿。

面对各种质疑声,冯国凡认定,走职教联盟发展之路,才是可持续的。冯国凡的想法得到了昌吉州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昌吉州决定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联盟发展中贡献突出的单位进行奖补。

2014年9月,昌吉州职教联盟宣告成立,州政府专门下发了促进职教联盟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职教联盟定位于创新职教发展机制,融合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昌吉州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率先在全疆建成现代职业教育先行区。

“昌吉回族自治州下辖5县2市3个国家级园区,拥有5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再加上技工类学校,以及驻州院校,昌吉州各类院校达到13所。联盟成立后,各县的中职学校,都成为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的分院。”冯国凡说,“我们这个职教联盟,不是简单的合作,而是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整个州内的职业院校在联盟内成为‘一盘棋’。”

职教联盟“一盘棋”,实现了人才培养互融共享,师资队伍、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的目标。

李大江们如今很开心。“哪个专业缺教师了,只要开口,昌吉职院就会派老师来;课程建设,也是昌吉职院派专家和我们学校一起论证,一起建设;我的学生要实习,昌吉职院可以随时提供实习基地。”谈到职教联盟的好处,李大江滔滔不绝。

差异化——让每所中职校有特色并起来

联盟成立后的改革,可谓大刀阔斧。过去,由于各县中职学校自我发展,开设的专业大而全,哪个专业火,哪个专业时髦,就开哪个专业。这就造成了一个县里的中职校,往往有一二十个专业,不仅散,而且弱。

联盟成立之后,昌吉职院组织专家力量,对联盟内的中职学校进行深入调研,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及差异化发展策略,对中职校的专业进行大胆调整。用冯国凡的话说,该砍掉的,一个不留,该留的,坚决办好办大办强。

呼图壁县中职校的烹饪工艺专业较强,师资力量足,而玛纳斯县中职校的烹饪专业则相对较弱,于是昌吉职院砍掉玛纳斯中职校的烹饪专业,转而支持呼图壁县中职校的烹饪专业。

类似的调整和整合,发生在全州所有县(市、区)的中职校。“如果没有联盟,想这么干,也是不可能的。”冯国凡说,“联盟成立后,情况就不同了,整合和调整都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

这一招,破解了中职校盲目发展的难题。李大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重新调整后,专业设置由过去校校都有,变为只有一所学校有。重复设置专业的情况不存在了,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也消失了,各个学校都集中精力,想办法把保留下来的专业做大做强。”

成立职教联盟,同时破解了县域中职发展“规模小”的难题,实现了区域内职业教育的捆绑式发展,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均由示范校引领和带动。

“专业布局调整之后,过去弱势的县级中职校,个个都强了起来。”冯国凡说,“差异化布局,构建起了州域内职业教育有序发展的生态格局。”

真联盟——生源到生源

“2013年之前,我们学校在校生也就200多人。”王建国说,“职教联盟成立后,2014年,学校在校生一下子增加到600人。”

这多出来的400个学生是哪里来的呢?

原来,联盟成立之后,根据玛纳斯县中职校的师资情况,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把400名少数民族预科生安排到玛纳斯县中职校读预科,学习时间为一年。

类似的情形,发生在昌吉州职教联盟的所有中职校里。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1+1”“2+3”等办学形式,把生源“送”进中职校。

根据职教联盟确定的培养方案,学生在各县中职校学习一年或者一年半,然后再回到昌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培养,实习实训和就业均由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统一统筹安排。这样一来,所有联盟校都受益。“一方面,增加了当地中职校的生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中职校的资源。”冯国凡说。

招生季节王建国不着急,背后还有一个原因。

“联盟成立后,联盟校的招生均由我们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统一进行。”冯国凡说,“一起宣传,一起招生,然后按照专业不同,把招来的学生分配安排到不同的中职联盟校读书。”

“读完中职学生可以选择到昌吉职业技术学院读高职,这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强。”李大江说。

更令李大江和王建国高兴的是,今后毕业生就业也由联盟统筹安排,这很大程度减轻了中职校的压力。“我们只要用心按照联盟的要求,把学生培养好就可以了。”李大江说。

冯国凡说,职教联盟的建立,实现了中高职教与产业进步贯通协调发展,构筑起了技能型人才等级递增、梯度成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一致、专业统一设置、课程资源共享、师资队伍统筹规划、实训基地分层次分专业建设的新机制。可以说,联盟为全州的职业教育搭建起了一座立交桥。

来源: 高职高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