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几点认识

2014-12-04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要地位;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加强课程改革;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高职高专教育的良好形象,让我国全体人民都能认识到高职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一、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必须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能力与素质提炼、整合成专业课程,构建新型高职教学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必须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评估制度。就业乃民生之本,它是关系到广大高校毕业生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社会稳定,涉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全局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对近几年发展迅猛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高等职业教育而言,以就业为导向,将成为当前高职高专教育的主旋律。2004年的280万毕业生中,有150万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因此,解决好这一问题是我们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在今后的发展中,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二、加强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校相关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同时积极聘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到高校来任教,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教师的学位提升。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决定,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强调他们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要做到这个转变就必须靠教师的视野、素质,这与教师学位层次的高低是有直接关系的。应该看到,国外的大学,包括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所具有的学位比我们高得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在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等方面单独制定适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评聘制度,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其次,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建设中还要注意改进理论教学方法,应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教材建设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及时地跟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另外,高职高专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根据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形成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验基地。政府要鼓励在中心城市和高职高专院校比较集中的地区,分类创建一批示范性的高职高专教育的综合实训基地,实现地区教学资源的共享,担负起地区学生的实训、教师培养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第三,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和高职高专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灵活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环节。当前,一些高职高专学校存在按照现有教师而不是按市场需要设置专业的倾向。从而使经济、财会、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专业布点重复,毕业生规模扩张,严重超出地区需求,最终导致毕业生就业率降低。高职高专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市场需求瞬息万变,高职的专业设置应当非常灵活,应大力推进“订单式”培养,密切与企业的结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们的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在高职高专专业设置上,国家要进行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制定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和评

估来进行。比如,在专业设置中,学校可以自行选择专业方向,只要办出特色就行;地方和国家根据该专业的就业率和其他一些指标来进行评估,就业率低,就应限制招生数量。

三、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增强办学活力

产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今后几年,应力争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突破。第一,大力吸收社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增强办学活力。目前,国家对高职高专教

育的投入有限,要办好教育,学校就必须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在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改、教学的实施、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把社会积淀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充分吸收到高职高专教育中。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探索和建立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倡导开展“订单式”培养。所谓的“订单式”培养就是高等学提供场地、教师、生源,企业提供一部分师资、实训基地、用人需求,双方结合起来培养人才。这种方法供需对口,效率最高。当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很多好的做法得推广和学习。如青岛职院设立的海尔家电培训中心,学校为集团培训维修人员,公司为学校不断提供最新的家电设备供培训使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以零租金的方式引进企业的研发部门;宁波职院的联通通讯系,由浙江联通总经理任系主任,联通公司为学校提供最新的通信设备;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金牛班,与金牛集团联合搞“订单式”培养等,均收到较好效果。

第二大力推行双证书制,促进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就业为导向,首要的就是推行双证书制,从而从根本上推动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这对于增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今后,教育部要通过评估等手段,引导和促进学校主动与劳动、人事以及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不仅包括劳动部门的技术工人系列职业资格证书,也括人事部专业技术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还应该包括其他行业部委的职业资格证书。其次,高职院校应该与劳动部门、人事部门以及其他行业部门积极开发新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去,把教学计划和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另外,学校还应该具有服务意识、市场意识,为学生提供培训机会,树立学校的品牌和社会影响。对毕业时没有签约的学生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学校应该在半年内定期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使其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促进就业。力争2004年有80%以上的学生能取得双证。

四、高职高专教育必须加强课程改革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先进的发展方向。要实现这些要求,课程改革是关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项目课程。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受教育者自主选择、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课程模式。它让学生经历接受任务、有产出的独立工作、展示成果和总结谈话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仍面临许多问题:1.职业教育管理者观念的制约。出于传统思想和思维,一些职业学校的校长在项目课程改革方面还没有充分认识和思想准备,而比较习惯于传统学科型课堂教学模式,对职业教育应适应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向,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任务把握上还不到位。或者由于项目课程改革的艰难程度,许多职业学校的校长不愿意从根本上改变学科型课程体系状况,情愿安于现状,最多只是一些不涉及课程本质的拼拼凑凑。因此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模式长期得不到改变,校长和教师的观念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2.教师能力的制约。由于长期习惯于学科型课堂教学和受到传统教师评价导向的影响,职业学校的教师比较重视按普通教育的模式主要在课堂进行理论教学,发展方向也主要是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轻视产、学、研结合工作。实施项目课程,教师的能力就不适应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职业学校要培养技能型人才,专业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关键,还应具备以下与普通学校教师完全不同的八个方面的能力和一个经历:专业的操作能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技术服务和咨询能力,专业研发能力,实训设备改造和开发能力实验实训室改造能力,专业开发能力,项目课程和教材开发能力(DACUM方法),必须有企业工作或锻炼的历。教师不一定在这八个方面样样具备,但至少应具备某几个方面的能力。只有通过培训和政策激励导向,明确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才有可能将企业生产经营中最新的知识、技术、工艺、方法及时引入到项目学习中来。

3.教学设备和环境的制约。实施项目课程必须有充足的设备条件予以保证,而目前职业学校的技能训练主要还是理论教学的附属,没有居于主体地位,实训条件总体上还不好,教学环境上没有企业氛围,因此还要开发许多实施项目课程学习的训练设备,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项目课程应与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有直接关系,使学习项目充分体现企业实际需要,最理想的是将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引进来作为学习项目,由学生真刀真枪或模拟操作实施,要真正做到难度较大,但应尽可能接近,使学习项目对学生胜任企业工作的知识和能力构建具有价值。4.项目课程自身系统性问题。有人担心实施项目课程会造成知识零碎不成系统,缺乏逻辑体系。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课程体系设计和项目课程开发的水平,而不是项目课程本身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一个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和项目课程开发是可以做到逻辑性和系统性的。例如,通过精心设计,项目课程中各个项目的顺序安排、衔接过渡是可以体现学习的逻辑体系的,当然这是一个很难的技术。课程开发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过程,它至少包括以下环节:选择确定专业、选定教学项目、确定学习范围和教学时间、确定项目

(教学情境)名称、描述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确认条件要求(场地,人员,设备)、描述作为项目课程基础的企业实际工作情境、教学方案设计、表述学习过程中每一环节的具体任务等。这需要课程开发人员能够设想出一个教学过程的“共同愿景”,并将这一愿景描 写出来,它至少应当包括以下“镜头”:学习时间、能够传授的关键能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有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以及可供选择的教学材料和媒体等。对这一切,我们目前还缺乏成熟理论和值得大面积推广的经验。

五、加大宣传力度

树立高职高专教育的良好形象。近几年,由于高职教育发展速度过快,办学中出现很多问题,如生源质量较差、办学条件不好、办学质量不高、就业形势不好等等。加上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缺乏了解,从而社会认同度不高。事实上,办得很成功的高职学校也不少,就业率并不比本科院校差。如贵州商专,年年就业率在90%以上;湖南永州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率100%,农业专业就业率97%等。但是由于缺少正面宣传,社会对此并不了解。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对高职高专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树立高职高专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要做到这一点,国家和省级政府将要陆续建立一批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和精品专业,树立在就业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引导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制度。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组织一批新闻战线上的朋友,宣传一批就业率高的学校,建一批示范性院校,树立一些典型,加强正面宣传,增加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的了解,提高社会认可度。

来源:百度文库